高中语文必修4古文化常识全汇总

小微 生活高中语文必修4古文化常识全汇总已关闭评论59字数 6795阅读模式
摘要必修4《窦娥冤》1.缥缃:代指书籍。缥,青白色的丝织品;缃,淡黄色的丝织品。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,故以此作为书籍的代称。2.春榜: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,后世称进士考试为...

必修4

《窦娥冤》文章源自微观生活(93wg.com)微观生活-https://93wg.com/16951.html

1.缥缃:代指书籍。缥,青白色的丝织品;缃,淡黄色的丝织品。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,故以此作为书籍的代称。文章源自微观生活(93wg.com)微观生活-https://93wg.com/16951.html

2.春榜: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天,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。文章源自微观生活(93wg.com)微观生活-https://93wg.com/16951.html

3.宫调:古代音乐有宫、商、角、徵、变徵、羽、变宫七音,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,都可形成一种调式。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“宫”,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“调”,合称“宫调”。文章源自微观生活(93wg.com)微观生活-https://93wg.com/16951.html

4.祗(zhī)候:比较高档的衙役。文章源自微观生活(93wg.com)微观生活-https://93wg.com/16951.html

5.刷卷:上级官员考察下级衙门的刑狱案件。文章源自微观生活(93wg.com)微观生活-https://93wg.com/16951.html

6.下官:仕进的人对自己的谦称。文章源自微观生活(93wg.com)微观生活-https://93wg.com/16951.html

7.《本草》指我国古代最先的一部药书。文章源自微观生活(93wg.com)微观生活-https://93wg.com/16951.html

8.跖:传说是年龄末年奴隶起义的首级,过去被诬称为“盗跖”。颜渊,孔后辈子,被推崇为“贤人”。盗跖,颜渊,这里泛指坏人、好人。文章源自微观生活(93wg.com)微观生活-https://93wg.com/16951.html

9.元杂剧的角色有旦、末、净、杂四类。元杂剧每一本戏只有一个主角。文章源自微观生活(93wg.com)微观生活-https://93wg.com/16951.html

(1)旦是女角,正旦是女主角,配角有小旦(少年女角色)、贴旦(丫环)、搽旦(不正直的女人)。

(2)末是男角,正末是男主角,配角有小末(少年男角色)、外末(老年男子)等。冲末(男配角)。

(3)净,俗称大花脸,大都扮演性情、像貌上有特异的地方的人物(一般扮演性格恶劣、举动粗野的人物),如李逵、张飞。净的次要角色称副净。

(4)丑,俗称小花脸,大都扮演男次要人物。(注:元杂剧本来无“丑”的行当,明刊版本中的丑是明人增改的)(元杂剧中无“生”之称,“末”即“生”也)

(5)杂,杂角。如:孛老(老头儿)、卜儿(老妇人)、孤(官员)、洁(以及尚)、驾(皇帝)、邦老(匪徒)、徕儿(小厮、小男孩)等。

《辛弃疾词两首》

1.把吴钩看了:吴钩是年龄时代流行的一种弯刀,它以青铜铸成,是冷刀兵里的典范,充溢传奇颜色,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,成为驰骋沙场,励志报国的精神意味。在众多文学作品中,吴国的利器已经超出刀剑自身,上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、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。

2.一片神鸦社鼓: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。汉之前只有春社,汉之后开始有秋社。自宋朝起,以立春、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。唐朝诗人王驾有《社日》一诗,主要是描绘社日的欢喜场面。

3.封狼居胥: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胜利之事,后用以指树立煊赫武功,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。

《拿来主义》

冠冕:(1)指仕宦的代称。《北史·寇洛等传论》:“冠冕之盛,当时莫与比焉。”(2)指第一;首位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庞统传》:“徽甚异之,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。”钟嵘《诗品序》:“此皆五言之冠冕。”(3)指体面。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十六回:“有些老一辈人见他话说得冠冕,都说,‘某人虽有癖好,尚还有自爱之心。’”

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1.斋戒: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,洁身清心,以示忠诚。

2.列观:一般的宫殿。观,宫庭中高大华美的楼台。

3.有司:官吏的通称。古代设官分职,各有所司,故称。(司空、司徒、司寇、司马)

4.九宾: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,由傧者九人顺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。

5.汤镬:古代一种严刑,用滚水烹煮。

6.寿(为寿):向人敬酒或献礼。

7.位在廉颇之右:秦汉之前,以右为尊。

8.负荆:背着荆条,表示愿受责罚。这是向对方请罪的一种方式。

《苏武传》

1.《汉书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,记载西汉的历史,

2.丈人:对老年人或尊长的尊称。

3.节:又称“旄节”,以竹为竿,上缀以牦牛尾,是使者所持的信物(凭证)。

4.假吏:临时充任的官吏。

5.斥候:侦查兵。

6.阏氏:匈奴单于的配偶的称号,犹如王后。

7.戎狄:古代用以指边远民族。四夷:为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之泛称也。即东夷、南蛮、北狄以及西戎的合称。

8.奉车:皇帝出行时的侍从,掌管皇帝的车马。

9.后土:地神,相对于皇天而言。

10.宦骑:侍卫皇帝的骑马的宦官。

11.黄门驸马: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。

12.上林、上林苑:皇帝游猎的场所,在长安西,周围三百里。

13.相坐:相连坐(治罪)。一个人犯了罪,有关的人连同治罪,叫“连坐”或“相坐”。

14.连累:指一人有罪而牵联别人。株,本指露出地面的树根,根与根之间牵联甚多。

《张衡传》

1.《后汉书》,纪传体断代史,记载东汉的历史,

2.三辅:汉代以京兆尹、左冯翊、右扶风三个地区为三辅,在今陕西西安左近。

3.太学: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。

4.五经: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易》《年龄》五部经书。

5.六艺:说法有两种。一种是,中国古代儒家请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,包含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。礼即礼节,乐即音乐,射即射骑技术,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,书为书法,数为算数。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,即《易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诗经》、《礼记》、《乐经》、《年龄》。

6.孝廉:汉代由处所官(太守)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,被推举的人称为“孝廉”。孝廉是“孝顺亲长、廉能正派”的意思。后来“孝廉”这个称呼,也变为明代、清代对举人的雅称。

7.公府: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三公的公署。

8.两都:西汉的都城长安以及东汉的都城洛阳,也称“二京”。

9.附会:文章的组织、布局、命意、修辞,也作“傅会”。

10.公车:汉朝官署名,臣民上书以及征召,都由公车招待。

11.阉竖:对宦官的蔑称。

12.豪右:豪族大户。秦汉时,豪族住在城市的右侧,故称“豪右”。

13.下车:官吏初到任。

14.视事:官员到职工作。

15.乞骸骨:古代大臣年迈了要求辞职,意为要求赐还自己的身体,回故乡去。

16.致仕:交还官职,即退休。如:永宁元年,称病上书致仕。(《后汉书》)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“致仕”,古人还经常使用致事、致政、休致等名称,盖指官员辞职归家。源于周朝,汉之后构成轨制。

必修5

《归去来兮辞》

1.三径:古代山人住处的代称。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:墙东、五柳、沧浪等。

2.帝乡:天帝栖身之处,也即所谓仙境。

《滕王阁序》

1.三江:泛指长江中下游。五湖: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。一说,指太湖、鄱阳湖、洞庭湖、青草湖、丹阳湖,南昌在五湖之间。

2.下榻:在某地住宿。榻,狭长而低矮的坐卧器具。典故:豫章太守陈蕃夙来不招待宾客,专为徐稚设一榻,平时挂起,只有徐稚来访才放下。因而后世有“下榻”之说。

3.钟鸣鼎食:指大家世族。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,鼎中盛食物。

4.东隅:日出之处,表示早。

5.桑榆:日落之处,表示晚。

6.请缨:要求皇帝赏给长缨(长绳),去缚住敌人。后用此指投军报国。

7.弱冠:指20岁,古代以20岁为弱年,行冠礼,为成年人。

8.投笔:投笔参军。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、从军作战的故事叫作“投笔从戎”,比喻弃文从武,有志报国。

《逍遥游》

1.晦:阴历每个月最后一日;朔:阴历每个月的第一日。

2.六气:阴、阳、风、雨、晦、明。

《陈情表》

1.表:古代臣下给帝王的一种文书。

2.期:穿一周年孝服的人;功:穿大功服(九个月)、小功服(五个月)的亲族。

3.孝廉:汉朝以来推举人材的一种科目,举孝顺父母,品行方正的人。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一年推举孝廉各一位,晋时仍保存此制,但方法以及名额不尽相同。

4.秀才:汉朝以来提拔人材的一种察举科目。与昆裔科举的“秀才”含意不同。

5.郎中:尚书省的属官。郎中属员外级,就是分掌各司事务,其职位仅次于尚书、侍郎、丞相的高档官员。郎中本是官名,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。其职责原为护卫、陪从,随时建议,备参谋及派遣。战国始有,秦汉治置。后世遂以侍郎、郎中、员外郎为各部要职。

6.洗马:又叫太子洗马,太子的侍从官。

7.东宫:太子栖身之处,也代指太子。太子指封建时期君主儿子中被肯定继承君位的人。建储指肯定储君,也即肯定皇位的继承人,我国古代通常采取嫡长子继承制。

8.牧:古代称州的主座。

9.犬马:臣子自谦。

10.皇天后土:皇天:古代指天,天帝。后土:古代指地,土神。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。指天地。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,主宰万物。亦作“后土皇天”。

选修: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识

《长恨歌》

1.列土:封爵赐邑。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,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与被封者,意味土地以及权利,称为“列土分茅”。

2.戏班:中国唐朝训练乐工的机构。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梨园、剧团为“戏班”,称戏曲演员为“戏班后辈”,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“戏班世家”,戏剧界称为“戏班界”等等。

3.龙驭:指天子车驾。除了此以外,该词还有“皇帝”“君临天下”及委宛称呼“帝王逝世”。

《行路难》

行路难:乐府《杂曲歌辞》调名,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,亦有变行路难,内容多写世路艰巨及离别悲伤之意,多以“君不见”为首,后鲍照拟作为多。

《阿房宫赋》

1.妃嫔媵嫱:“妃”,皇帝的妾,或太子、贵爵的妻;“嫔(pín)”“嫱(qiáng)”:都是古代宫庭中一种女官,实即皇帝的妾,地位比“妃”要低;“媵(yìng)”,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(陪嫁的侍女),也可能成为嫔、嫱。

2.锱铢:古代重量单位,一锱等于六铢,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。锱、铢连用,极言其细微。

《六国论》

1.先:对逝世的长辈的敬称。

2.故事:先例。除了此以外,在古文中一般也有“旧日的轨制,例行的事”和“掌故,典故”等意思。

《伶官传序》

1.从事:官名,源于汉武帝时代,有刺史属吏之称,分为别驾从事史、治中从事史等,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、察举非法,到宋朝时被废止。

2.太牢: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,牛、羊、豕(shǐ,猪)三牲全备为“太牢”。古代祭祀所用牺牲(古代祭典用的猪、牛、羊等),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,故“牢”本为养畜生的圈,在这里指祭祀用的畜生;又依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、少牢之分。少牢只有羊、豕,没有牛。因为祭祀者以及祭祀对象不同,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分: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,诸侯祭祀用少牢。

古代祭祀用牛、羊、猪各一头叫太牢,用羊、猪各一头叫少牢。古人又把牛叫“太牢”,羊叫“少牢”。

3.告庙:天子或诸侯出巡、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。

4.忽微:微小的事。忽,一寸的十万分之一;微,一寸的百万分十一。

5.俳优:以乐舞谐戏为业的人即古代演诙谐戏杂耍的艺人。

6.杂戏:古代文娱情势之一,包含百戏、杂乐、歌舞戏、傀儡戏等。

《祭十二郎文》

1.十二郎:唐朝习惯以行第、郡望、官职称呼他人,这里以行第称呼韩老成。“郎”,唐朝口语,对年青男子的称呼,又称郎子。

2.季父:叔父。古代兄弟排行以伯、仲、叔、季为序。

古代经常使用伯(孟)、仲、叔、季来表示长幼之序,如伯夷、叔齐,再如孔子字仲尼,是因他排行第二,故字中有“仲”。孟者,《说文》:“孟,长也。”即孟在排行中指最年长的。仲,《说文》:“仲,中也。”仲,在排行中指居中的。”季,《说文》:“季者,少称也。”如季叔,后引伸为最后、末尾,如季军。

3.孤: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。鳏寡孤傲: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赡养、无依无靠的人。鳏:年迈无妻或丧妻的男子。寡:年迈无夫或丧夫的女子。孤:年幼丧父的孩子。独:年迈无子女的人。

4.所怙:指所依托的父亲(其实也包含母亲)。语出《诗经》:“无父何怙?无母何恃”失怙,指死了父亲;失恃,指失去母亲。

5.省:探望。古代通常为看望父母、尊亲的意思

6.薨:古代称候王死叫薨,唐朝及之后二品以上官员逝世都称薨。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应了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轨制,《礼记·曲礼》:“天子死曰崩,诸侯死曰薨,大夫死曰卒,士曰不禄,庶人曰死。”

7.少年:古代指青年男子,与“老年”相对于。

8.孩提:幼儿,儿童,一般指2-3岁。

9.尚飨:亦作“尚享”。但愿死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。这是祭文收场时的经常使用语。尚,表示但愿。飨,鬼神享用祭品。

《狱中杂记》

1.刑部:又称秋官、宪部。六部(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)之一,掌管全国刑法、狱讼之事,是清朝最高司法机关。

吏部: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,掌品秩铨选之制,考课黜陟之方,封授策赏之典,定籍终制之法。相似现在的组织部、纪委等部门。吏部尚书还被称为天官。

户部:掌全国国土、田地、户籍、赋税、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。相似现在的民政部、财政部、疆土局等部门。

礼部:掌仪式事务与学校、科举之事。考吉、嘉、军、宾、凶五礼之用;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以及外国之来往事。相似现在的教育部、文化部、外交部等部门。

兵部: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、军械、军令等事宜。其主座为兵部尚书。兵部又称夏官、武部,兵部尚书又称夏卿。相似今天的解放军总政治部或至关于本日的国防部。

刑部:刑部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,与督察院管稽察、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以及复核,共为“三法司制”。相似现在的司法部以及公检法部门。

工部: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。职掌土木兴修之制,器物应用之式,渠堰疏降之法,陵寝供亿之典。凡全国之土木、水利工程,机器制造工程(包含军器、军火、军用器物等),矿冶、纺织等官办工业无不综理,并主管一部份金融货币以及统一度量衡。相似现在的工信部、水利部、城乡建设部。

2.京兆:汉代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,是周代王畿、秦朝京畿以后对都城辖域的谓称。文中指清代包含国都在内的顺天府。

3.五城御史司坊:即五城御史衙门的监狱。清时京城设巡视御史,分管东、西、南、北、中五个地区,所以叫五城御史。

4.九门提督:是中国清代时代的驻京武官,正式官衔为“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”,设立于康熙十三年。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(正阳门、崇文门、宣武门、安定门、德胜门、东直门、西直门、旭日门、阜成门)内外的守卫以及门禁,还负责巡夜、救火、编查保甲、禁令、缉捕、断狱等,实际为清代皇室禁军的统领。

5.十四司正副郎:清初刑部设十四司,每一司主座,正职为郎中,副职为员外郎,总称为郎官。

6.大辟:斩首。古代五刑之一,初谓五刑中的死刑,俗称砍头,隋后泛指一切死刑。

中国古代的五刑是五种刑罚的统称,可分为奴隶制五刑以及封建制五刑。

奴隶制五刑是指墨、劓(音易)、刖(音月)、宫、大辟。封建制五刑指笞、杖、徒、流、死。奴隶制五刑在汉文帝以前通行,封建制五刑在隋唐以后通行。

奴隶制五刑中除了了大辟即死刑外,其他四种又叫作肉刑。墨刑又叫作黥(qíng)刑,先割破人的脸部,然后涂墨,伤好后留下深色的伤疤。汉文帝废止肉刑后,经由魏晋隋唐,都没有此刑,但五代以及宋又恢复,辽金元明清都有刺面刑,但有的轻罪则刺胳膊。到清末光绪末期,彻底废止。劓即割鼻子,汉文帝废止肉刑后,用笞三百接替,后来,又减少了笞数。尔后,该刑再也不呈现。刖刑,夏代称膑,周时称刖。是指斩掉左脚、右脚或者斩双脚。有的说称膑是去掉膝盖骨。秦代称为斩趾。宫又叫淫刑、腐刑、蚕室刑。开始是惩罚那些有通奸行动人,后来处此刑的人与通奸无关。宫刑是五刑中仅次于死刑的一种重刑。东汉时曾经经用这类刑罚来作为死罪减等刑。隋朝法律正式废止。大辟,即死刑。秦汉之前的死刑种类不少,如戮、烹、车裂(五马分尸)、枭首(砍头后吊挂示众)、弃市(闹市斩首后暴尸于众)、绞、陵迟(也写作凌迟)等。

7.大决:封建时期,对判死刑的人,在每一年秋天行刑,叫大决,又叫秋决。

8.勾决:皇帝在犯人的名字上画钩,批准立刻行刑。清制,每一年秋天,由刑部会同九卿各官,详审全国判死罪者的名册,逐一详议,分别归入“情实”“缓决”“可矜”“可疑”四类,情实者奏请勾决。

9.梏:古代木制的手铐。

10.木讯:指用板子、夹棍等木制的刑具鞭挞审判。

11.移关:指移文、关文。旧制,对不相统属的官署用“移”,百官相互质询用“关”。清时“关”已不局限于质询。移关诸部,发给平行各部的文书。

《陶庵梦忆序》

1.鹿鸣宴:唐朝乡试后,州县主座宴请考及第子的宴会。因宴会时歌《诗经·小雅·鹿鸣》之章,故名。明清时,于乡试放榜第二天,宴请主考下列各官及考中的举人,叫鹿鸣宴。

2.漏尽钟鸣:古代用滴漏来计时刻,又在天明时打钟报晓。

3.根:佛家的说法,是能生之义。人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都能生出意识,称为“六根”。

4.舍利:梵语“身骨”的译音。佛教徒死后火葬,身体内一些烧不化的东西,结成颗粒,称为“舍利子”。

5.劫火:佛家以为坏劫中有水、风、火三劫灾。劫,梵语“劫簸”的略称。劫簸是一大段时间的意思。

《子路、曾经皙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》

1.千乘之国: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。在年龄后期,是中等国家。乘,车辆。年龄时,一辆兵车,配甲士3人,步卒72人,称一乘。

2.宗庙:天子、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地方。

3.会同:诸侯会盟,朝见天子。会,诸侯相见。同,诸侯共同朝见天子。

4.端章甫:穿戴礼服,戴着礼帽。这是做小相时的穿着。端,古代用整副布做的礼服。章甫,古代礼帽,用布制。

5.小相:诸侯祭祀或会盟、朝见天子,替国君主持赞礼盒司仪的官。相分卿、大夫、士三个等级,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。

以上就是微观生活(93wg.com)关于“高中语文必修4古文化常识全汇总”的详细内容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!

继续阅读
 
小微
  • 版权声明: 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81118366@qq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93wg.com/16951.html